客家先民南迁驿站----夏府
本帖最后由 emplay 于 2013-6-8 18:00 编辑赣县夏府古村形成于唐朝,繁荣于宋明两朝,衰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村落处于赣江十八险滩中黄泉滩、天柱滩两个最险滩之间,舟船货物均需上岸转移至数里外的静水处,空船则由村里的职业滩师玩命闯过,故而夏府成为赣江上下的人、货集散重地。村内商贾如雨,货物如云,酒肆、客栈、妓院、茶楼……逶迤满街,一度被誉为上演过赣南客家“清明上河图”的地方。如今残留的十八花厅花岗岩门柱遗址,验证了唐朝时期十八书生赴长安赶考齐齐高中(其中一名还是书童代替生病书生考中)的千古传说。明清两位著名的皇帝朱元璋、乾隆都在夏府留下过匾联,孙中山也亲自为夏府撰过对联。
更有说服力的是,北宋贬往岭南路过夏府的苏东坡,还在夏府逗留期间,为夏府写下过著名的诗句:“十八滩头一叶舟,清风吹入小溪流。三生有幸复游此,莫把牟尼境外求。”宋朱熹来赣探寻周程理学渊源时,在夏府也留下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由此可见,夏府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北宋。夏府,是千里赣江第一驿站,是一座中国漫长水运历史中沟通着中原与闽粤的古码头。这个昔日赣江十八险滩滩头上的古村落,曾经年年岁岁地迎送着南来北往为避险滩上岸步行的达官贵人。这块江边栖憩地的空气中弥漫着宋代苏东坡、明代朱元璋、清代乾隆帝、近代孙中山、蒋经国、蔡元培在这儿活动过并留下了诗文而传承的精气与神韵。 夏府,是一块处处蕴藏着客家文化,处处充满着创造契机的风水宝地。然而,只是近年来才开始有亲近过它的域内外作家受其感染而激扬文字,夏府的名字也才开始频频出现在海内外的媒体上,也才开始有有识之士发现了它的珍贵与价值,欲在夏府描绘一幅最美的客家山水画卷,欲籍夏府的山形地势古建开发成一座客家风情旅游园。
在夏府,有蓄满了故事的千年祠堂、古驿站、拴马柱,有谜一样传说神奇的“十八花厅”、“十八险滩”、“南洋奇树”、“百年大枣”……夏府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媒体广泛传扬、尚未被旅游开发和利用的精彩与美妙,在平静中默默地掩隐着。但是,它却让采撷风情民俗、善于捕捉美丽定格瞬间的摄影人激动得创作欲望勃发张扬。
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夏府古村,鼎盛时期的人口多达两万多人,从村头到村尾有一条宽两米、长达五华里的古驿道贯通全村,驿道两旁的店铺连着店铺,延伸的骑楼可使过往行人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湿鞋袜。在夏府,至今还断断续续地看得到这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千年古驿道。古驿道旁巍然矗立着三座明清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大祠堂,村头的“戚氏祠堂”是始建于宋代的千年古祠,这座戚氏家族的总祠堂又名“世爵封侯”。祠坪上那根明朝时竖的石柱叫拴马桩,当年途经夏府的人很多是有身份的人,栓马桩就是让经过“戚氏祠堂”的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地进行朝拜时而用的;祠堂内,柱子上刻有近代孙中山和蔡元培的题词。最奇的是祠堂左边一棵由小叶桉、阔叶桉、荷树三种树种根枝相连地长在一体的南洋奇树,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对它进行研究。
沿着古驿道继续走,远远就能看见绿色枣林中另外两座规模宏伟别致、建筑风格各异的祠堂遥遥相对,一座是“谢氏宗祠”、一座是“戚应元公祠”。古老的夏府历史上曾经有“回龙阁”、“戒珠寺”、“太尉庙”、“文峰庵”、“恬静庵”等名寺古刹,只可惜因历史上的战乱、破“四旧”、建万安水库等众多的原因已全给毁了。如今的夏府是赣州著名的“枣庄”,村里有几千亩枣林,有三棵枣树的年龄已有300多岁,夏府以蜜枣为主的蜜饯系列产品已远销到了香港、台湾、新加坡。
好拍摄{:soso_e163:}{:soso_e179:} 确实好介绍,奥色能否组团去一下,找emplay做导游。{:5_87:} kamhon 发表于 2013-5-23 1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确实好介绍,奥色能否组团去一下,找emplay做导游。
欢迎欢迎:handshake 亲,1楼请最少要上传一张图片,如果1楼没有图片这篇帖子就没有封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