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关于油纸伞引发的江南印象,有一半,已被江南的细雨浸透;而另一半,则全都给了江南春的明媚。 桐油和清油一层层均匀地刷上去,纸伞就再不怕风吹日晒了,雨点落在伞面上就会爆掉,而伞面却能保持最初的柔软,坚牢不裂 F1.4,1/250秒,ISO400 烟雨中一把伞的送与还 许仙追女生的方法很老套,甚至他内心根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这就是“爱”。那个雨天,他把油纸伞往白素贞的怀里一塞,自顾自地跑开了,如果不是小青机灵,告诉许仙她们的住址,不知道是否还会有这千年传说。这个老实木讷的杭州男子,早先捡到了白素贞和小青的东西主动还了她们,三人同坐一艘船,他主动站到船舱外避嫌,忽逢大雨还把自己的油伞给了她们。他非常平凡朴素地只想帮助两个被雨淋的弱女子。这一塞,胜过了无数甜言蜜语,打动了来自四川峨眉的白素贞。许仙本来家住钱塘清波门,钱塘就是今天的杭州。许仙和白娘子初遇,搭同一条船,在清波门下了船,丫环小青是这样介绍的:“我们家就在清波门双茶巷,财神庙对面的大红门墙,墙外有对石狮子的就是白府。”借伞还伞,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就此展开。 制作余杭纸伞要经历七十多道工艺 削出来、磨出来、涂上去 眼前的老人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七十多岁,反应敏捷地得连我这个年轻后生都有点汗颜,说话像杭州的河水,连绵不断又干净利落。1982年,油纸伞被涌入的现代实用伞潮流冲到了无人问津的角落,他花了几百块买了一百多把油伞骨子藏在家里。当时,大部分人的工资才不过几十元。这一收藏,就是三十年。直到2006年,文化下乡的村干部找上门来,这一批油伞骨才重见天日。响应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刘师傅牵头,找了同村几位做伞的行家,整整忙了一个月,才堪堪赶工出来二十几把余杭纸伞。 刘师傅撑开一把绘有梅花的纸伞,细细给我们讲解纸伞的工艺。做纸伞的师傅们很辛苦,一把余杭纸伞市价不过二百多元,师傅们却要忙活数月。一开春,师傅们就得赶紧和铁匠挂钩,因为做纸伞的工具都有讲究,需要铁匠单独打制。和铁匠说定了,师傅们就该出门寻觅优质的毛竹,锯成大小合规的竹筒,锯的时候可不能冒冒失失地一锯到底,要翻转着来锯,否则容易毛边,做不成伞骨了。毛竹表皮粗糙,因此还得拿定制的刮刀“刮青”,竹筒在师傅们的手里变得滑溜光净了,才能劈开做伞骨。一根竹筒通常被劈成50根左右的伞骨,合拢在一起留用。老师傅戴上老花镜,踩着吱呀作响的车床开始在伞骨上锯槽,这可是“一大难”,一把伞的好坏就全看这一道工序了。待完成了锯槽的工序,做伞骨的师傅这时候就该歇歇了,换了心细的女师傅上手做打眼、穿伞和倒骨,伞骨儿才算功成。 虽然嘴里说着“传不下去”,刘师傅却从没有真正放弃过余杭纸伞的传承。他注册了一个余杭纸伞的品牌“仁仙”,商标图案是他自己画的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当初许仙借给白娘子的就是余杭纸伞呢!”刘师傅露出些许得意与自豪。在杭州的旧日子里,余杭纸伞可是有讲究的,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历史悠久,高贵典雅;外形为圆,寓美满团圆;桐油工艺,镇宅辟邪。一把余杭纸伞的价格是平常雨伞价格的几十倍,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但是一把油纸伞所包含的功夫活是手工艺人们一点一滴削出来、磨出来、涂上去,没有半点折扣。 唯美的江南印象 油纸伞、丁香、雨巷,因为著名诗人戴望舒一首优美的诗《雨巷》而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浪漫与古典的代名词。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装点了许多年轻人的梦。 1.细边线绕在伞骨上使得伞架匀称F6.3,1/60秒,ISO125 2.余杭油纸伞要用上等的桃花纸,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 F4,1/32秒,ISO125 3.缠伞头,穿内线,所有工序都是手工精心制作F8,1/25秒,ISO250 4.凿孔是很考验手艺的工序F3.5,1/10秒,ISO125 5.刘师傅为纸伞工艺即将失传而忧虑 F6.3,1/60秒,ISO125 余杭纸伞的前世今生 余杭纸伞已有230余年历史,有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由于纸伞经久耐用,从前有不少外地香客途径余杭甚至会在半夜叩门买伞,作为礼物送给亲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出现,纸伞被逐渐淘汰,余杭纸伞的制作工艺也面临失传的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