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影友好,我是不可说(微博:@不可说啦),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我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摄影一直是我的心愿和努力方向。我现在最喜欢拍摄的就是唯美题材的片子,并致力与将传统文化和审美融入到唯美摄影中来。虽然现在的融入手法还很稚嫩,但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当中,期待有天能够拍出传统、有审美、有内涵的片子来。目前来说我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有《平凡世界》、《赛里木湖--切旦和斯德克的眼泪》、《围困》、《满庭芳 深闺》和《梦西厢》等。 你心目中的古典人像作品是怎么样的呢? 我自己对自己的古典人像摄影做了简单的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将唯美人像摄影的形式美与古典美的形式美相结合,单单体现一种画面美和意境美。 第二阶段:将古典文化和现代元素结合用唯美摄影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思想境界。 第三阶段:将中国古典文化抽象化的表达,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表现而不是再现。 总的来说我现在还在第一阶段摸爬滚打,曾经想要进入第二阶段创作,但是以失败而告终,就更别说第三阶段了。 看来这条路还很长,万里长征我才踏出了第一步,今后我将坚持这类片子的创作,努力在有生之年能够达到第三阶段。 你拍摄的古典人像风格多样,有着独特的特点,那么每次拍摄的灵感来源是哪里呢?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庞大宝库。我拍了一些,也在构思一些,这些要么来源于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要么来源于民间传说,要么来源于传统哲学。例如《玉人引》来自于吕渭老的词《梦玉人引》;《赛里木湖--切旦和斯德克的眼泪》源自于民间关于赛里木湖的传说;《梦西厢》源自于西厢记;《交济》取自周易卦辞“天地交泰”和“水火既济”等等。 在拍摄中国风古典人像的时候,常常会选择茶馆,古典亭台楼阁等,这些地方如何布置好构图和模特呢?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拍摄侧重点,总的来说,在场景、构图的安排上还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合适的利用好点、线、面的构图,围绕主题合理的安排人物和道具以及人物和重点道具的光比控制以营造合适的氛围。在拍摄的时候不能老是固定在一个机位拍摄,尤其是环境比较单一,场景比较少的情况。我的总结就是拍摄要上蹿下跳、左冲右突,这样才能丰富视角、丰富构图和场景。 拍摄中国风的作品中,在道具上、模特选择上、服装和妆面上有什么不同? 由于风格和主题的不同,中国风人像拍摄在道具、服装和妆容上肯定和其他风格的片子有所区别。就道具而言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可以入画,例如:琴棋书画、刀剑弓马、建筑等等不一而足。 服装上当然就是古典一点或者复古一点的都可以运用。 模特在选择上,我主要选择内敛、端庄有内涵的模特,这样拍摄起来比较轻松、也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在妆面上,由于我拍的都是比较含蓄、优雅的古典人像,所以我喜欢让模特画淡妆。实在不行还有万能的后期可以为模特化妆。 如何营造氛围,让模特能找到感觉? 因为在模特选择的时候都已经照顾到拍摄的需要,所选择的模特一般都有传统气质。所以一般在拍摄前我都会把我想要的感觉和模特反复沟通,或者听一段音乐、或者看一段诗词、或者看一段故事、或者边拍边引导,一般来说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氛围感的营造,除了模特的表现配合环境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现场光影的利用,并且在后期渲染这种光影效果,合理的控制光比。 如何运用好中国风人像构图手法? 中国风人像构图和普通唯美片构图差不多,都会用到黄金分割、井字形、对角线、光影、框架、对称等等。 如何选择构图方式关键还是要根据现场环境和主题来确定,可以将不同的构图方式混合起来用。例如下图采用了光影构图和黄金分割的沟通。 其中,光影构图将窗外透进来的阳光所照亮的区域和几乎没有细节的暗部结合起来,突出了人物和道具;黄金分割法将人物和重要道具分别置于不同的分割点位置上面,同样起到了突出了人物和道具的作用。 为甚么这张片子会特别强调道具呢?那是因为主题为“深闺”,鱼缸里面的鱼是不是与古代女性大门不迈出、二门不出的生活方式有点类似呢?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种构图方式,这个也许是中国风人像摄影构图和普通唯美构图方式上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对称构图。 普通唯美构图在采用对称构图时还是比较慎重的,对环境的条件要求比较苛刻;而中国风人像则可以大量采用对称的沟通方式。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审美里面对称式的审美运用的太普遍了,尤其在家居和建筑上,只要细心留意古典建筑和家具几乎遍地可见。 这就决定了中国风人像摄影可以大量的采用对成构图而不会被诟病。而我的每一组中国人人像摄影作品里面几乎都能够找到对称的构图。 每一组图都有这一组图想表达的故事和意思吧? 每一组图片在拍摄之前肯定都会有相应的蓝本或者是腹稿。 例如《破红尘》则是对青蛇和白蛇传说的侧面演绎,受到佛陀的昭示后两姐妹不同的人生归宿。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西厢旧时堪回首,多少真情?莺莺张生红娘子,几多欢笑?牡丹亭仍在,回梦中。 《梦西厢》则是描写怀春少女看西厢、梦西厢的一些片段。 《旧时曾谙》则是根据自己每次回老家时候的心情来拍摄的怀旧情节的片段:人啊,其实是很怀旧的动物。儿时的玩伴和同学明明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也没有刻意的去回忆,偏偏偶尔会想起,尽管只记得名字已经想不起样貌。 每组图会用很精妙的字体和选取不同的颜色,匠心独运,是根据不同感觉来做后期的吧? 后期总体来说就有两点,第一就是调整光影,让该亮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突出氛围感和渲染气氛。第二就是根据主题需要调和色彩,不要让一种色彩过于显眼而导致喧宾夺主,也就是说要让各种色彩和谐共生,共同支撑起片子的色彩感。 至于我每组片子的字体一般都是在百度上去搜索每个字的书法字体或者找书法字典网进行查询,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字体的大小色彩进行编辑。 是如何用图片表达出自己内心想要的意境的呢?平日里会注意在哪些方面积累? 由于每次在拍摄前都会对自己想要的效果进行反复的推敲,有些还要到现场踩点,对现场的元素、光影效果结合想要表达的画面反复的推敲。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即使很小的场景我也会努力用大中小不同的景别来构图,看起来画面就不会单调。有些时候难免会遇到自己找不到想要的感觉怎样来表达,那么就先放一放,去看场电影、听听歌、看看书、浏览一下别人的片子,没准儿就会有灵感用上心头。 至于平时的积累,很多时候还是来源于自己的爱好。一些好的古典书籍、电影电视、歌曲哲学和宗教都可以多多积累,把自己当时觉得很有感觉的东西专门用个文件夹记录起来。有事儿没事儿多翻翻,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启发。 有没有额外的感悟想跟我们分享的呢? 拍了这么多年的照片,一直都在门外徘徊,2011年底才得遇名师指点慢慢的开始入门,结合这两年入门以来的拍摄经历,我将我自己的感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1、摄影贵在持之以恒,坚持分享。我从2008年到2011年底之间拍摄的人像片子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每次都对自己的拍摄很不满意,中间曾经彷徨过、失落过。也曾经想到要放弃,还好坚持过来了。这期间还咬着牙将自己的拙作发到网上供影友们点评,虽然水平提高很少,但却不断地懂得了一些基础知识。后来经过老师指点后便慢慢的融汇贯通,让自己突破瓶颈。也许你现在拍的不好、也许你的作品换来的都是“精彩、支持”等敷衍性的评价,但只要贵在坚持,慢慢积累,说不定哪一天就顿悟了。 2、业余摄影爱好者拍片时需要处理好摄影师、模特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业余爱好者没有像职业摄影师那么多模特的选择余地,可以根据主题选择模特。更多是遇见一个不错的模特量身订做一个主题,但又要兼顾这个片子发到网上后有没有人看,能不能满足读者的审美。所以我们在拍片的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即要让模特看这满意,又要自己舒心还要读者愿意点开来看。往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决定这组片子大、中、小景别的配置。展现模特美、表现摄影师思想和吸引读者的翻阅的片子都要有,要合理配置。 3、古典人像要拍出韵味,没有韵味就特别的扎眼。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可以是含蓄的、端庄的、温婉的、优雅的、精致的、高贵的、妖娆的。总之很少用到直白的和过于生活化的。要让画面传递出这样的效果,需要事先和模特仔细沟通、酝酿表情和揣摩肢体语言;然后在拍摄和后期时要处理好光影和明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