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赣县圣母庙举行了迎中秋烧瓦塔晚会。 圣母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梅林镇梅林村的赣县城南开发区白鹭湾境内,背倚县城,脚踏贡江,坐北朝南。初建于明末崇祯年间,至今有360多年历史,其历史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圣母庙,原名天花宫。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相传,历史上赣闽粤地区常常爆发天花,无数的客家人因此殒命。为了战胜人类历史上这一最大的疫难----天花,客家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包括梅林客家人兴建天花宫,祈祷祛病消灾这一特殊的形式。相传,天花宫建成后,非常灵验,故出现了香火不断的景象。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等地方圆近千里的百姓都会云聚到梅林镇梅林村的圣母庙来赶庙会,这一风俗圣母庙落成流传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天花,村民们便将天花宫改名为圣母庙,用以祭拜为民办事消灾的“银宵娘娘”。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在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统治者害怕人民起来反抗,将民间铁器全部集中收藏,十家只准合用一把菜刀。汉人十分痛恨统治者的**,于是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把起义日子写在纸条上,夹在月饼里,以送月饼为借口,互通起义消息,并约定以烧瓦塔举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中秋节烧瓦塔、吃月饼习俗却由此演变而来。 如今,中秋节烧瓦塔、吃月饼已经成为喜庆、欢乐祥和的节庆民俗,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意。
|